一个以建筑风水周易八卦及有关易学商务为主的信息资讯门户网站——hnyt.net
 本站首页 风水文化宝物商城生肖星座 | 水晶文化 | 宝玉文化 | 房产交易 | 二手市场
 符咒法术 | 民俗文化  | 周公解梦风水化解 | 人生测试 | 真情交友 | 有问必答 | 博客日志
您所在的位置:hnyt.net > 浏览正文
道教的发展及道经与道派
hnyt.net  发布:2006-12-29 13:21:48  来自:求福堂  浏览:

    隋唐至宋,道教发展的格局更加扩大,道派也愈宋愈多,道中分派,派中分宗,并逐渐出现合流的倾向。这与当时朝廷的扶持也不无关系,尤其是在唐代,朝廷,尊道教为“国教”,奉老子为“圣相”,这样道教与李唐王朝就共同崇奉一个“相宗”,而道土便可以享受朝廷提供的种种特权。因此,道教在唐代十分兴盛,各种斋醮礼仪、炼丹方术以及法篆经戒传授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完善,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。在宋代还产生了诸如神霄派、清微派、净明道等新的道派,至于从唐末五代至宋代逐渐兴盛的内丹修炼术,更是道教发展史上的一
件大事。
    金、元时期,道教的发展又呈新的格局。这时,南、北天师道、上清派、灵宝派、)争明派等道派一并而为以符篆为主的正一道,而于金代大定七年(公元1167年)由王重阳(公元1112年一1170年)所创立至丘处机(公元1148年一1227年)而进入全盛时期的全真道则成为当时与正一道并峙.的另一重要道派。王重阳,原名中孚,字允卿,咸阳(今属陕西省)大魏村人。出身豪门,早年习儒业,曾中武举,然而怀才不遇,便流浪四方,并悟道出家做了道土。王重阳先在终南山修道,金大定七年到山东传道布教,先后收了马钰(丹阳真人)、谭处端(长真真人)、刘处玄(长生真人);丘处机(长春真人)、王处一(玉阳真人)、郝大通(广宁真人)、孙不二(清净散人)7个弟子,即所谓的“北七真”。经过王重阳及其弟子坚韧不拔的努力,全真道不断发展壮大,成为在北方地区势力最为强大的一个教派。此道派名为“全真”,是取“保全真性”之意。由于全真道的出现是道教史上的一件大事,所以特意介绍一下。另外,.金、元时期还出现了由肖抱珍创立的太一教,刘德仁创立的真大道教,都在道教史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。
    明、清时期,道教在发展中呈逐渐式微之势。其时,道教已经失去了唐、宋、元时期那样的活跃势头,更没有产生新的有影响的道派。历代皇朝虽然也利用道教、道土,但总的来说重视的程度不如以前了,因此道教、道土在明、清两代不如唐、宋、元时那样走红。当然,这只是就整体情况而言。具体说来,以江西贵溪龙虎山为中心的正一道在明代颇受重视,正一道的天师成了全国道教的首领,而全真道则不受重视,只是由于明成祖敬仰武当山全真道土张三丰,全真道才在武当山兴旺过一阵子。在清代,由于丘处机传下的全真道龙门派第七
代宗师王常月的四处传教,曾使全真道出现过一段“中兴”的时期。
    道教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道士,除了我们在上面提到的而外,尚有许多。比如仅在唐、宋两代,就有著名道士、医学家孙思邈,有被称为唐代三大神仙思想家的名道成玄英、司马承祯、吴筠,有堪称为道教礼仪大师的唐未五代时的名道杜光庭,有被列为“八仙”之一的吕洞宾,有被称为‘‘睡仙’’的宋代高道陈抟(tudn团),有集内丹学说之大成而成为一代著名道土学者的张伯端,等等,不一而足。他们或潜心钻研修炼方术;或积极地传教布道、创宗立派;或整理修订教义教规、斋戒仪范;或整理注释道经,在道教教义教理、修持方法以及医学、药物学、化学、养生学等方面,作出了极木的贡献。从本书第二章开始,我们将陆续介绍他们的一些生活事迹,这里不遑列述。
  关于道教流派,又有丹鼎派和符篆派之说,这是从道土所持的修炼方术之不同而进行的一种划分,并非特意指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一个具体道派。所谓“丹鼎派”,又称:金丹道教”,系对道门中以炼金丹求仙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。该派道土受古代神仙家、方仙道的影响最大。魏晋至唐代,丹鼎派道土主要是烧炼外丹,宋代以来鉴于服食外丹的弊端(主要是中毒,洋见本书第二章第一节),则转向修炼内丹,即所谓“钟(离权)吕(纯阳)金丹道”。全真道南北宗即属该派。该派道土追求长生不死、羽化升仙的意识最为强烈。所谓“符篆派”,系对道门中以符咒等方术治病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。道教史上早期的五斗米道、太平道,以及魏晋以来的灵宝派、上清派以及后来包容了许多道派的正一道都属于符篆派。该派道土受古代巫术和鬼神崇拜影响最深,擅长符咒祈禳,役神驱鬼,消灾占口祸,治病除瘟,济生度死,多活动于民间。当然,这只是指壬要倾向,事实上丹鼎派道士也使用符咒等方术,符篆派道土也修炼金丹(外丹、内丹)。因我们在后面的叙述中将要不断提到这两个道派,讲述他们的修道生活特点,所以这里特意先介绍一下。
    对于道教的发展、传播以及道土的修道生活来说,道经的葛洪的<抱朴子内篇)书影(录自(四部丛刊)印本)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。因此,那些有能力担当此任的高道无不将撰写道经视为一项使命。在道教史上,为了写经、编经而付出毕生精力乃至生命代价的道土颇有不少。如魏晋时丹鼎派道士葛洪离家别妻,长住罗浮山,撰写了《抱朴子·内篇》。该著在道教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。又如北魏道土寇谦之守志嵩山,精专不懈,为了弘扬道教、改革道教而撰写了(云中音诵新科之诫)、<录图真经》等道书。南朝茅山道士陆修静则为了搜集道书,不远千里,跋山涉水,历尽艰辛,著成斋戒仪范百余卷,并在整理道书的过程中首创“三洞”分类法(洋后),对后世编修《道藏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。像这些献身于道教事业的高道我们还能举出许多,他们以亲身的修道生活体验为基础,或阐释教义教理,或整理发明修炼方术,或制订斋戒仪范,用文字记写下他们依循道教发展需要而萌发的种种玄思妙想,不仅不断地充实着道教理论的宝库,推动了道教的发展,而且这种著经立说的行动也构成了他们修道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。他们因为“立言”而在《道藏)中占有一席之位,从而获得了“不朽”。这,大概也算是一种修炼,一种成仙成真的方式吧。
    如果把各个时期的各种道教经书比作是涓涓细流的话,那么作为历代道经总集的《道藏》便是由这众多细流汇成的汪洋。历史上第一部道经总集产生于唐代,开元年间(公元713年一741年),唐玄宗出于崇道抑佛的目的,下诏遍搜道经,仿佛教《大藏经》而编纂《藏》,众多道土参与了这一盛事,经多年努力,遂编成<开元道藏),凡3744卷。这是道教经书最早的结集成“藏”,“道藏”之名由此确立,并为后世所沿用。到了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(公元1008年--1016年),道士张君房在朝廷的支持下率众道士开始重修道藏,至天禧三年(公元1019年),始编成道藏4565卷,总名为《大宋天宫宝藏》,共抄写7部,由朝廷分颁给一些著名宫观。张君房在主持编辑工作中,采用了“三洞四辅”十二类的分类法,对众多道经加以分类。所谓“三洞”,即洞真、洞玄、洞神。洞真意谓通向真仙之道,洞玄意谓通向玄妙之道,洞神意谓通于神灵。各种道经,凡托名元始天尊而撰写的,/刁入洞真部,托名太上道君的均入洞玄部,托名太上老君的归入洞神部。“四辅”即太清部、太平部、太玄部、正一部,是对“三洞”辅助性的解说和补充。又“三洞”各分为12类,合计为36部经,12类分别指本文(即原文)、神符(符书)、玉诀(注解、疏义)、灵图(图像)、谱录、戒律、威仪、方法(修炼、斋醮等)、众术(炼丹和其它方术)、记传(有关神仙方面的)、赞颂、章表(斋醮时所用章表、奏疏)等方面的道书。
    其后,金元、明代都重修过道藏,金代《大金玄都宝藏)6455卷,元代<玄都宝藏》7800余卷,明代《正统道藏)5305卷,前后持续40年才编成。只有明版道藏流传于今,之前的由于战火变乱等原因,均已亡佚。道藏的编纂是众多道土协作努力的结果,有的甚至献出了毕生的精力。如元代《玄都道藏》的主编之一宋道方道士便为完成此项使命而忍辱负重,孜孜屹讫(kn哭),几乎穷尽了毕生之力。道藏内容极其庞杂,是道教文化的百科全书,它为我们今天了解古代道士的生活,提供了诸多方便。

结缘是福:求福堂网站是我朋友,求福堂为我祈福。以上语句法带法师信息,牢记求福堂网站,随时登录即可得大师帮助,免费为你开运增福。

 

分页:[1] [2]

(编辑:信息中心) 留言评论】【在线投稿】【打印网页】【关闭窗口】【↑顶部
+ 相关信息咨讯
·天眼超能力修炼
·通灵术修炼简介
·天仙内丹心法
·神仙学说 - 修仙的途径
·道教符咒法术之混天移地法
·六十甲子神与主命星君介绍
·农历诸神佛诞辰千秋表
·道教常用手印决式介绍
·中国道教之-张天师世家
·道士怎样做斋蘸法事

版权与免责及其它相关声明:
1.风水产品及水晶产品的作用在于结合命理及风水布局,在法师开光施法及念力传送下才能发挥作用。凡在本站购物都有老师提供相关的指导,非本站产品概不提供服务。
2.凡本网注明来源为“hnyt.net”的所有作品,包括文字与图片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2. 凡注明"来源:xxx(非本站)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目的在于传播信息,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